15.4,這個平淡無奇的數字,在2020年度的信貸行業引起了軒然大波。
2020年8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修改《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發布會召開,將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調整為15.4%,從而取代2015年發布《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中“以24%和36%為基準的兩線三區”的規定。
縱向一對比,民間借貸利率保護上限調整為15.4%后,較過去最高36%的保護利率降幅達58%,對整個借貸行業產業鏈的影響不言而喻。
具體會帶來哪些影響,不妨分析下:
一、民間借貸利率的前世今生
1、新中國成立前:
《周禮》記載:“受園廛之田而貸萬泉者,則期出息五百,計當二十取一。若然,近郊十一者,萬泉期出息一千;遠郊二十而三者,萬泉期出息一千五百,甸、縣、都之民;萬泉期出息二千。”由此可見,西周通過以都城為中心,按照空間距離為標準確定借貸利率,分為5%、10%、15%、20%幾個檔次,本質上是血緣政治的反映。到漢代,民間借貸利率水平一度高達100%,被稱為“倍稱之息”。
《漢書·食貨志》記載:“當具有者半賈而賣,亡者,取倍稱之息。”唐宋兩代變化較大。唐玄宗曾詔令“自今以后,天下貧舉只宜四分收利,官本五分收利”。
《宋刑統》規定:“諸公私以財物出舉者,每月取利不得過六分,積日雖多,不得過一倍”,即年利率達72%,但最高不超過本金,“息不過本”。
明朝《大明律》規定:“凡私房錢債,及典當財務,每月取利,并不得過三分,違者笞杖四十,以余利記贓,重者坐贓論,罪止杖一百”,也劃定了36%的年利率紅線。
清代在民間借貸利率的規則上延續明朝的規定,《大清律》規定:“凡私放錢債及典當財物每月取利并不得過三分”,即最高利率仍為年利率36%。
2、建國初期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對民間借貸利率的規制走出了一條隨著社會環境、經濟形勢的變化而不斷適應、調整的中國特色民間借貸利率規制之路。
建國初期,百廢待興,民間借貸的利率問題尚未凸顯。最高人民法院于1952年頒布的《關于城市借貸超過幾分為高利貸的解答》中明確,私人借貸利率一般不應超過3分。同時表示“降低利率目前主要應依靠國家銀行廣泛開展信貸業務,在群眾中大力組織與開展信用合作業務,非法令規定所能解決問題。為此民間借貸利率即使超過三分,只要是雙方自愿,無其他非法情況,似亦不宜干涉”。
1956年底我國完成了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國家層面開始對民間借貸利率加強干預,對于高利貸活動進行打擊和取締。其中,1964年,中共中央轉發《鄧子恢關于城鄉高利貸活動情況和取締辦法的報告》認為,月息超過1分5厘的,視為高利貸,但要尊重當事人的真實意思。
3、改革開放后
1978年改革開放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高速發展,民間借貸逐步繁榮興盛,成為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重要補充,進一步放寬民間借貸利率標準的呼聲也日益高漲。
198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正式頒布,其中第九十條規定,合法的借貸關系受法律保護,從基本法律層面賦予了民間借貸法律地位,但對利率問題并未回應。
1988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一百二十二條規定,“公民之間的生產經營性借貸的利率,可以適當高于生活性借貸利率。如因利率發生糾紛,應本著保護合法借貸關系,考慮當地實際情況,有利于生產和穩定經濟秩序的原則處理。”在確定基本原則的基礎上,對于利率問題,賦予了各地一定的司法裁量權。
1991年,為進一步明確民間借貸利率標準,回應社會關切,統一人民法院裁判尺度,在慎重論證并商請中央相關部門意見后,《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民間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第六條規定,“民間借貸的利率可以適當高于銀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具體掌握,但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數)。超出此限度的,超出部分的利息不予保護。”這就正式確立了民間借貸利率“四倍紅線”的標準。
4、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后
2013年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后,金融領域利率市場化改革明顯加快。在之前多次擴大存貸款浮動區間后,2013年,央行放開銀行貸款利率管制,2015年放開銀行存款利率管制,發揮市場在利率定價中的自律機制,不再公布貸款基準利率,使得“四倍紅線”失去了參照的依據。
在此背景下,2015年8月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對民間借貸利率做出了“兩線三區”的新規定。兩線指的是24%和36%,三區是依據兩線而劃分的司法保護區、自然債務區、無效區。
近年來,國際國內環境發生了新的變化,民間借貸成為個體工商戶、中小微企業融資的重要渠道。24%的利率上限設置過高問題逐步凸顯,大大壓縮了實體經濟盈利的可能。過高利率保護標準也在客觀引發高利貸、套路貸、校園貸、職業放貸等社會問題。如何進一步規范民間借貸利率,更好地為經濟發展提供司法保障,增加“三農”、小微企業、低收入人群對金融資源的可獲得性,破解融資難題,是人民法院需要認真考慮的重大課題。
與此同時,利率市場化改革進一步深入,自2019年8月20日起,中國人民銀行已經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于每月20日(遇節假日順延)9時30分公布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中國人民銀行貸款基準利率這一標準已經取消。自此之后,人民法院裁判貸款利息的基本標準改為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2020年5月28日,“禁止高利放貸”明確寫入民法典。
5、現在而今眼目下:
2020年7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關于為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的意見》正式發布,其中第十三條明確提到“抓緊修改完善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司法解釋,大幅度降低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堅決否定高利轉貸行為、違法放貸行為的效力,維護金融市場秩序,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民間借貸利率進入以LPR為基準的新周期
“靴子”終于在2020年8月20日落地。當日,最高人民法院正式發布新修訂的民間借貸司法解釋,改變了原先以24%和36%為基準的“兩線三區”和固定利率形式規定司法保護上限的做法,直接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每月20日發布的一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四倍為標準,形成事實上的“一線兩區”和浮動利率形式規定司法保護上限。至此,民間借貸利率進入以LPR為基準的新周期。
本次民間借貸利率上限的降低,一方面與當前國際國內形勢息息相關。通過適當控制民間融資成本,可以直接有效降低中小微企業負擔,引導整體市場利率下行,推動民間資本服務實體經濟,是當前恢復經濟和保護市場主體的重要舉措。
另一方面,LPR四倍約15%到16%的標準,也為民間借貸市場發展預留了盈利空間。據相關數據統計,最近一年來溫州民間借貸綜合利率一直保持在16%上下,LPR四倍標準僅是精準打擊了少部分過高利率放貸行為,對于市場上絕大多數的借貸而言,并無實質影響。民間借貸利率保護水平的新標準,與市場經濟實際相適宜,從長遠看將更有利于推動借貸市場的健康發展。
二、對放貸機構影響:
1、加速信貸行業的規范化:隨著國家對民間借貸保護利率15.4%的嚴格上限規定,另外值得關注的是,本次修訂將“兩線三區”調整為“一線兩區”,刪除了自然債務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原規定的自然債務區本意旨在法律強制性規范與當事人意思自治之間實現平衡,但從實施效果來看,自然債務區12%的利率差額空間,事實上屬于法律不予以強制力保護,但允許民間私力救濟的范疇,客觀上會助長暴力討債等現象的發生。本次對此予以刪除,不再拘泥于法學理論的束縛;
2、P2P公司加速結業:雖說經過國家這幾年的大力整頓,p2p公司已經只剩下為數不多的幾十家還在經營,但是這次的調整利率,會加快整個p2p行業的結束。就算政府不強力清剿,也沒有一家p2p公司能在15.4%的利率范圍內存活,畢竟他們的資金成本+運營成本遠超這個數字,從市場層面來看,都已經走到了盡頭。
3、網絡小貸、現金貸全線崩潰:殘存于市場的部分現金貸、網絡小貸公司會加速崩潰,對這些處于灰色金融行業的公司來講,15.4%的保護利率其實還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是國家將“兩線三區”調整為“一線兩區”,刪除了自然債務區,等于說超過15.4%年利率就是屬于高利貸范疇,屬于刑法管制范圍,是犯罪行為;
4、地方小貸公司迎來新的春天:特別是很多原有的自有資金為主地方小貸公司,本身資金成本低,加上國家對利率保護的擠壓,很多借貸者渠道受限,給了這些小貸公司更大的選擇空間,只要合規經營,會是一個新的局面;
5、助貸中介市場會高度洗牌:隨著小貸、p2p、現金貸等渠道的收窄,傳統的助貸中介公司會面臨無錢可貸的局面,渠道會進一步集中到銀行、信保、信托公司,加上傳統金融行業人員的冗余,會加速整個行業的洗牌過程;
6、銀行成為最大的勝利者:扣除通貨膨脹,國內現在存款市場基本處于0利率范疇,銀行有規模優勢、品牌優勢、風控體系優勢,在基本利率4倍的基礎上是有大幅盈利能力的,所以是整個市場的贏家;
三、對借貸者影響:
1、對處于債務中的借貸者是個利好消息:有效隔絕了部分非法催收行為,避免了部分損失;
2、貸款更難:伴隨著借貸利率保護上限的推出的同時,是更多的小貸公司、民間借貸公司、p2p公司等放貸機構的退出市場,意味著貸款渠道更加集中于銀行、信保等機構,而傳統金融機構對風險的控制加強以及近幾年互聯網金融對征信體系的破壞效應,會導致更多借貸者被隔離在借貸市場門口;
3、風險更低:隨著這次利率的調整,尤其是對“兩線三區”調整為“一線兩區”,刪除了自然債務區的做法,加上已經施行的“掃黑除惡”等措施,會讓整個貸款市場更加規范化,有利的保護了借貸者權益,避免陷入“套路貸”“高利貸”等非法行為中;
整體來講,15.4%利率保護上限的推出,可以看到國家整頓金融行業的決心,以及推動加快金融行業服務實體行業的舉措,雖有陣痛,但長遠來看,對整個金融借貸是利好消息。畢竟任何行業都有從野蠻生長到規范化運行的過程,讓所有行業參與者都冷靜下來,合理的去運行整個市場,未嘗不是好事。
安貸客作為國內最早也是現存的信貸行業唯一搜索引擎,在堅持三不原則“不擔保、不吸儲、不放貸”基礎上,在借貸行業兢兢業業從業10年,見證了金融行業近年來的波瀾壯闊和跌宕起伏,一直以給中國信貸需求者提供安全的借貸信息平臺為己任,堅持嚴控放貸機構準入門檻,也堅信隨著行業的進一步規范化,會為更多的貸款需求者提供更好的服務!